#5: 无尽绵延的道路
就这样,我的学徒旅程终于告一段落了!我要由衷地感谢过去两年来一直陪伴我的你们——无论是通过祷告,还是透过金钱的支持。这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两年之一!虽然我对过去六个月的细节记不太清了,但我想和你们分享其中的一些亮点。
以弗所书与属灵的世界
上个学期,我们在培训中学习了以弗所书,刚好我们教会也在小组中查这卷书信。对我来说,这是进一步扎根在经文真理上的机会。有两个真理是我过去未曾真正看见的。
第一,是以弗所书3章10节所说,当教会聚集时,是向魔鬼显明神的智慧。你能想象吗?每一次基督徒聚集敬拜,就是彰显神救赎大能的行为,是神把我们从过犯中拯救并复活过来的明证!相反的,每当我们选择不聚会,魔鬼就喜悦。可惜的是,这学期我们的小组就经历了这一点,尤其是一些大陆来的年轻人,他们开始工作后,与教会家庭的关系就疏远了。
第二个领悟,是从一对夫妻的经历中得来的。他们经历了一些困难,却不愿意向教会里的人敞开。这让我想到保罗在3章14-21节的祷告:愿圣徒在爱中生根建造,并能明白那超过人所能测度的基督的爱,以致建立教会。当我们只把教会看作是一个三维的的机构,我们会把神的能力看为很渺小。也许是因为他们曾在其他教会受过伤,所以不再相信教会会以超自然的爱来接纳他们、倾听他们、陪伴他们。也许我们也未曾给予足够的证据让他们尝试。在我的反思中,我意识到,在教会里谦卑、脆弱地分享自己的挣扎并不“自然”。但其实,这正是一种舍己的爱。这样做也是对彼此彰显神能力!
讲道与教导
过去一个学期让我特别感恩的, 是我开始掌握讲道的节奏与流程。我逐渐摸索出怎样在一周内完成一篇讲章,同时不忽略家庭责任,并能维持其他事工上的承诺。这个学期我也有机会在受难日讲了一篇布道性质的讲道。这意味着,在这两年里,我已过五关斩六将了,几乎尝试了所有讲道类型和场合。非常感谢Becca,她常常给我的讲章提供非常犀利和深刻的反馈——我能与她一起同工、服事神的羊群,实在是莫大的福气!
不过,这学期让我最有压力的一周,竟然是准备一个“儿童时间”(Kid’s Spot)讲道的时候。Kid’s Spot是我们教会聚会一段五分钟的神学教导(这是在成人讲道前为儿童准备的一个讲解时段)。当时正值二月,我们在进行儿童事工培训,而儿童牧者要求我们在所有堂会中都试做一次“儿童时间”。原本我就已经习惯在中文堂主讲这个时段(十字家没有专职的儿童事工同工),但现在我要连英文堂的也一起做了!要背下中英文的讲稿,并且从早上九点讲到下午四点,还要面对很多我不太熟悉的会众,实在压力山大!不过,正是在这个紧张的过程里,我更深体会到我多么享受在中文堂教导——因为我认识他们!能教导并喂养自己所认识、所爱的群体,是一种无比的特权!
G360阶段的结束
如果你问我这两年最深的领悟是什么?除了解经方面大大加深之外,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我从一开始就学到的:**神的工作必须用神的方式来完成。**神的话语事工不是“无论代价如何”的工程,也不是“结果导向”的竞赛;神的话语事工应当以牺牲自己为代价,不是以牺牲他人或家人为代价。换句话说,传讲神话语必须用敬虔、舍己的方式来进行。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,甚至更加重要。
这种张力对我来说非常挑战——一方面想产出优质的讲道,另一方面又要过敬虔、爱人、舍己的生活。这对我心中的“诗人”、对我“工匠式”的思维和“任务导向”的个性是一种冲击。我宁愿整天把自己锁在书房里写讲章,也不想牺牲时间陪宥恩让Becca休息,或出席一场我不太想去的聚会,只因为那里有传福音的机会。但我祈求神让我持续挣扎,并继续以正确的方式参与事工。
下一个阶段
如我之前提过的,我不会立即进入神学院,而是先在教会多服事一年。这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十字家的同工人手需求,另一方面也是帮助我更清晰确定自己的教导恩赐与长远方向。这会是怎样的一年呢?首先,不再需要参加培训了!但讲道的频率和强度将会加倍(例如连续几周讲道)。
在上期的通讯中,我曾提到未来可能会有更长远的计划。当时The Crossing Church的主任牧师随口说过,他愿意派我去中国几年。当时我并没太当真。但到了三月,我们的宣教伙伴、来自上海的牧师来到我们教会参与宣教周,并与长老们展开了一些讨论。之后,事情迅速成型。我们的主任牧师就拟定了一个计划,要派遣三户家庭(包括我们)去支援上海教会的不同需要。因此,这一年我们也会用来祷告和筹备搬迁上海的可能性。
我非常敬佩教会领导团队在宣教上的魄力——不仅志向远大,而且行动迅速,同时也给每个家庭保留是否前往的自由。如果这个计划的时间表更模糊,我们可能就会一直犹豫不决,计划也就失去了紧迫性,因而丧失动能。虽然目标可能不变,但其使命感常常是由“紧迫性”所驱动的。若时间无限延后,生活的种种牵绊、宥恩对现有生活的适应,都可能使我们选择原地踏步。
那我们现在的心情如何?坦白说,我们感到惊恐万分!搬家是件大事。我们的房子怎么办?要带哪些东西?我们与教会家人的关系怎么办?我们想关心的人怎么办?我在上海团队里能适应吗?他们愿意听我说话吗?我们会喜欢在那里生活吗?这些问题,恐怕你要继续关注我的通讯才能知道答案。
每当我因前往上海而心生惧怕时,我就会想到Becca在中国那边尚未听到福音、年事已高的亲人。正是因为他们,我一开始才有了多去上海的想法。而现在,TCC愿意派遣另外两对夫妇与我们同行!虽然他们都来自英文堂,但其中一位弟兄与我关系很好,这也是额外的恩典。
我心里一直有种感觉——我的生命似乎与中国有着某种无法割舍的连结。这种连结是我怎么也摆脱不了的。所以,即便我仍有疑问和不确定感,能够短暂地走在像戴德
生这样的宣教士脚踪上,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(当年我和Becca刚认识时,就是因为我们都喜爱戴德生的稀有传记版本而关系拉近的)。不论将来如何,我都觉得这两年的装备是足够的——不仅是对释经的加深,更是因为我现在深知:神的工作必须用神的方式来完成。
我会尽可能继续更新。请为我们一家祷告,在接下来的这一年,无论留下还是出发,我们都能在敬虔和福音信念上继续成长。我也非常想知道你们最近过得如何,所以若你愿意回信,我会非常感激。
he roads go ever on and on. And whither then? I cannot say.
我G360的同届同学
刚过的家庭营,也是宥恩的第一次!
一个周二早上的小组
我在英文堂办的Kid’s Spot
宥恩刚过了她一岁生日!
P.S. 再次感谢你们的同工与支持!至于那些过去在金钱上支持我的朋友,从新的一年起,教会将会完全支付我的薪资,因此我目前不再需要金钱上的支持。